运算法则
-
-
- 同指数幂相除,指数不变,底数相除( 不为0):
-
其他等式
-
-
-
-
-
运算律
加法和乘法存在交换律,比如: , ,但是幂的运算不存在交换律, ,但是 。
同样,加法和乘法存在结合律,比如: , 。不过,幂运算没有结合律: ,而 ,所以 。
但是幂运算仍然有其运算律,称为指数律:
-
-
-
-
-
-
整数指数幂
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只需要初等代数的知识。
正整数指数幂
表达式 被称作 的平方,因为边长为 的正方形面积是 。
表达式 被称作 的立方,因为边长为 的正方体体积是 。
所以 读作“3的平方”, 读作“2的立方”。
指数表示的是底数反复相乘多少次。比如 ,指数是5,底数是3,表示3反复相乘5次。
或者,整数指数幂可以递归地定义成:
-
指数是1或者0
注意 表示仅仅1个3的乘积,就等于3。
注意 , , , ,
继续,得到 ,所以
另一个得到此结论的方法是:通过运算法则
当 时,
零的零次方
主条目:零的零次方
其实还并未被数学家完整的定义,但部分看法是 ,在程式语言中(python)
在这里给出这一种极限的看法
于是,可以求出 x 取值从 1 到 0.0000001 计算得到的值,如图
负数指数
我们定义任何不为 0 的数 a 的 -1 次方等于它的倒数。
-
对于非零 定义
- ,
而 时分母为 0 没有意义。
证法一:
根据定义 ,当 时
-
得 , 所以 。
证法二:
通过运算法则
当 时,可得
负数指数 还可以表示成1连续除以 个 。比如:
- .
特殊数的幂
10的幂
主条目:科学计数法
在十进制的计数系统中,10的幂写成1后面跟着很多个0。例如:
因此10的幂用来表示非常大或者非常小的数字。如:299,792,458(真空中光速,单位是米每秒),可以写成 ,近似值 或
国际单位制词头也使用10的幂来描述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数字,比如:词头“千”就是 ,词头“毫”就是
2的幂
1的幂
1的任何次幂都为1。
0的幂
0的正数幂都等于0。
0的负数幂没有定义。
任何非0之数的0次方都是1;而0的0次方是悬而未决的,某些领域下常用的惯例是约定为1。[3]但某些教科书表示0的0次方为无意义。[4]也有人主张定义为1。
负1的幂
-1的奇数幂等于-1
-1的偶数幂等于1
指数非常大时的幂
一个大于1的数的幂趋于无穷大,一个小于-1的数的幂趋于负无穷大
- 当 , ,
- 当 , , 或 , (视乎n 是奇数或偶数)
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的幂趋于0
- 当 , ,
1的幂永远都是1
- 当 , ,
如果数a趋于1而它的幂趋于无穷,那么极限并不一定是上面几个。一个很重要的例子是:
- 当
参见e的幂
其他指数的极限参见幂的极限
正实数的实数幂
一个正实数的实数幂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。
- 有理数幂可以通过N次方根定义,任何非0实数次幂都可以这样定义
- 自然对数可以被用来通过指数函数定义实数幂
N次方根
从上到下:
一个数 的 次方根是 , 使 。
如果 是一个正实数, 是正整数,那么方程 只有一个正实数根。
这个根被称为 的 次方根,记作: ,其中 叫做根号。或者, 的 次方根也可以写成 .
例如
当指数是 时根号上的2可以省略,如:
有理数幂
有理数指数幂定义为
-
e的幂
这个重要的数学常数e,有时叫做欧拉数,近似2.718,是自然对数的底。它提供了定义非整数指数幂的一个方法。
它是从以下极限定义的:
-
指数函数的定义是:
-
可以很简单地证明e的正整数k次方 是:
-
-
-
-
-
实数指数幂
y = bx对各种底数b的图像,分别为绿色的10、红色的e、蓝色的2和青色的1/2。
因为所有实数可以近似地表示为有理数,任意实数指数x可以定义成[5]:
-
例如:
-
于是
-
实数指数幂通常使用对数来定义,而不是近似有理数。
自然对数 是指数函数 的反函数。
它的定义是:对于任意 ,满足
-
根据对数和指数运算的规则:
-
这就是实数指数幂的定义:
-
实数指数幂 的这个定义和上面使用有理数指数和连续性的定义相吻合。对于复数,这种定义更加常用。
负实数的实数幂
如果 是负数且 是偶数,那么 是正数。如果 是负数且 是奇数,那么 是负数。
使用对数和有理数指数都不能将 (其中 是负实数, 实数)定义成实数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,给出一个定义是可行的:负指数的整数指数幂是实数,有理数指数幂对于 ( 是奇数)可以使用 次方根来计算,但是因为没有实数 使 ,对于 ( 是偶数)时必须使用虚数单位 。
使用对数的方法不能定义 时的 为实数。实际上, 对于任何实数 都是正的,所以 对于负数没有意义。
使用有理数指数幂来逼近的方法也不能用于负数 因为它依赖于连续性。函数 对于任何正的有理数 是连续的,但是对于负数 ,函数 在有些有理数 上甚至不是连续的。
例如:当 ,它的奇数次根等于-1。所以如果 是正奇数整数, 当 是奇数, 当 是偶数。虽然有理数 使 的集合是稠密集,但是有理数 使 的集合也是。所以函数 在有理数域不是连续的。
因此,如果要求负实数的任意实数幂,必须将底数和指数看成复数,按复数的正实数幂或复数的复数幂方法计算。
正实数的复数幂
e的虚数次幂
指数函数ez可以通过
(1 + z/N)N当
N趋于无穷大时的
极限来定义,那么
eiπ就是
(1 + iπ/N)N的极限。在这个动画中
n从1取到100。
(1 + iπ/N)N的值通过
N重复增加在复数平面上展示,最终结果就是
(1 + iπ/N)N的准确值。可以看出,随着
N的增大,
(1 + iπ/N)N逐渐逼近极限-1。这就是
欧拉公式。
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和e的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( 是实数),即纯虚数指数函数。想象一个直角三角形 (括号内是复数平面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),对于足够大的 ,这个三角形可以看作一个扇形,这个扇形的中心角就等于 弧度。对于所有 ,三角形 互为相似三角形。所以当 足够大时 的极限是复数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弧度的点。这个点的极坐标是 ,直角坐标是 。所以 ,而这个函数可以称为纯虚数指数函数。这就是欧拉公式,它通过复数的意义将代数学和三角学联系起来了。
等式 的解是一个整数乘以 [6]:
-
更一般地,如果 ,那么 的每一个解都可以通过将 的整数倍加上 得到:
-
这个复指数函数是一个有周期 的周期函数。
更简单的: 。
三角函数
根据欧拉公式,三角函数余弦和正弦是:
-
历史上,在复数发明之前,余弦和正弦是用几何的方法定义的。上面的公式将复杂的三角函数的求和公式转换成了简单的指数方程
-
使用了复数指数幂之后,很多三角学问题都能够使用代数方法解决。
e的复数指数幂
可以分解成 。其中 是 的模, 决定了 的方向
正实数的复数幂
如果 是一个正实数, 是任何复数, 定义成 ,其中 是方程 的唯一解。所以处理实数的方法同样可以用来处理复数。
例如:
-
-
-
-
复数的复数幂
复数的虚数幂
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:计算 。
其中 的得法参见上文正实数的复数幂
复数的复数幂
类似地,在计算复数的复数幂时,我们可以将指数的实部与虚部分开以进行幂计算。例如计算 :
一般情况
复数的复数幂必须首先化为底数为 的形式:
又,由复数的极坐标表示法:
故
。
然后,使用欧拉公式处理即可。
由于复数的极坐标表示法中,辐角 的取值是具有周期性的,因此复数的复数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值函数。不过实际应用中,为了简便起见,辐角都只取主值,从而使幂值唯一。
当函数名后有上标的数(即函数的指数),一般指要重复它的运算。例如 即 。特别地, 指 的反函数。
但三角函数的情况有所不同,一个正指数应用于函数的名字时,指答案要进行乘方运算,而指数为-1时则表示其反函数。例如: 表示 。因此在三角函数时,使用 来表示 的反函数 。
计算自然数(正整数)的的算法
最快的方式计算 ,当 是正整数的时候。它利用了测试一个数是奇数在计算机上是非常容易的,和通过简单的移所有位向右来除以2的事实。
在C/C++语言中,你可以写如下算法:
double power(double a, unsigned int n)
{
double y = 1;
double f = a;
while (n > 0) {
if (n % 2 == 1) y *= f;
n >>= 1;
f *= f;
}
return y;
}
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,比普通算法快(a自乘100次,时间复杂度为 ),在 较大的时候更为显著。
例如计算 ,普通算法需要算100次,上述算法则只需要算7次。若要计算 可先以上述算法计算 ,再作倒数。
另见
注释
- ^ 李迪. 中国数学通史: 宋元卷. 江苏敎育出版社. 1999: 294. ISBN 9787534336928.
自乘为幂
- ^ 存档副本. [2022-10-2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-10-22).
- ^ Augustin-Louis Cauchy, Cours d'Analyse de l'École Royale Polytechnique (1821). In his Oeuvres Complètes, series 2, volume 3.
- ^ 康轩国中1上《FUN学练功坊①》P.35:a的0次方=1(a≠0)(注:0的0次方为无意义)
- ^ Denlinger, Charles G. Elements of Real Analysis. Jones and Bartlett. 2011: 278–283. ISBN 978-0-7637-7947-4.
- ^ This definition of a principal root of unity can be found in:
- Thomas H. Cormen, Charles E. Leiserson, Ronald L. Rivest, and Clifford Stein.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second. MIT Press. 2001. ISBN 0-262-03293-7. Online resource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
- Paul Cull, Mary Flahive, and Robby Robson. Difference Equations: From Rabbits to Chaos Under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. Springer. 2005. ISBN 0-387-23234-6. Defined on page 351, available on Google books.
- "Principal root of unity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", MathWorld.
外部链接